淋巴水腫可通過壓力治療、皮膚護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訓練等方式改善。該病可能由淋巴管發育異常、感染、腫瘤、創傷、放射治療等因素引起。
1、壓力治療:穿戴彈性繃帶或壓力襪可促進淋巴液回流,減輕肢體腫脹。每日需保持12小時以上壓力治療,睡眠時抬高患肢15-20厘米。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不動,每2小時活動關節5分鐘。
2、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可預防感染,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浴后涂抹尿素軟膏。修剪指甲需平齊避免劃傷,蚊蟲叮咬后立即用碘伏消毒。出現皮膚發紅發熱時需就醫排查丹毒。
3、藥物治療:苯并吡喃酮類如地奧司明可增強淋巴管收縮,黃酮類如柑橘黃酮片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合并感染時需用青霉素類抗生素,疼痛明顯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藥物需配合物理治療使用。
4、手術治療:淋巴管-靜脈吻合術適合早期局限性水腫,將淋巴管與鄰近靜脈顯微吻合。病變廣泛者可采用抽吸輔助淋巴管移植術,取健康淋巴組織移植到患處。術后需持續穿戴壓力衣6個月。
5、康復訓練:徒手淋巴引流按摩需沿淋巴走向做環形按壓,配合深呼吸練習。水中運動利用浮力減輕關節負擔,推薦蛙泳和水中踏步。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可模擬按摩效果,每周3次每次30分鐘。
日常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類攝入。適度進行快走、瑜伽等運動,避免提重物及患肢測血壓。定期復查淋巴造影評估療效,病程超過6個月需警惕纖維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