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可通過植骨手術、引導骨再生術、正畸牽引、營養支持和口腔護理等方式干預。該癥狀可能由牙周炎、骨質疏松、長期缺牙、咬合創傷和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牙周炎癥:牙周炎是牙槽骨吸收最常見原因,致病菌產生的毒素會破壞牙周組織。控制炎癥需徹底清除菌斑牙石,配合鹽酸米諾環素、甲硝唑和氯己定等藥物。伴隨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癥狀時需及時進行齦下刮治。
2、骨質疏松:全身骨量減少會加速牙槽骨流失。建議檢測骨密度,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日常多食用乳制品、深綠色蔬菜,進行快走或抗阻訓練。絕經期女性可考慮雌激素替代治療。
3、缺牙修復:牙齒缺失超過6個月會導致局部骨萎縮。單顆牙缺失建議選擇種植修復,多顆牙缺失可采用活動義齒。修復體需定期調整咬合,避免修復體壓迫牙齦。
4、咬合矯正:異常咬合力會引發局部骨吸收。存在深覆合、反頜等情況時,需通過正畸治療重新分配咬合力。隱形矯治器或傳統托槽均可選擇,治療期間需配合使用咬合板。
5、遺傳因素:某些基因突變會導致骨代謝異常。建議有家族史者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避免吸煙等危險因素。出現進行性骨吸收時需進行基因檢測。
均衡攝入蛋白質和礦物質有助于維持骨代謝,建議每日保證500克蔬菜和300毫升牛奶攝入。適度咀嚼運動能刺激骨改建,可選擇蘋果、胡蘿卜等需要咀嚼的食物。保持口腔衛生需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每半年進行一次專業潔治。骨吸收嚴重者應避免過硬食物,防止病理性骨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