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腫可能由內分泌失調、慢性炎癥刺激、子宮內膜異位、先天發育異常、腫瘤性病變等原因引起。
1、內分泌失調:
卵巢功能異常導致激素分泌紊亂,卵泡無法正常排卵形成生理性囊腫。常見于青春期或圍絕經期女性,多數可自行消退。保持規律作息、減少精神壓力有助于調節內分泌。
2、慢性炎癥刺激:
盆腔炎、輸卵管炎等長期未愈會引發輸卵管卵巢膿腫,炎性滲出物包裹形成囊腫。患者多伴有下腹墜痛、白帶異常。需積極治療原發感染,可選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
3、子宮內膜異位:
異位內膜組織種植在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腫,隨月經周期反復出血逐漸增大。典型表現為繼發性痛經進行性加重。藥物控制可選擇孕三烯酮、GnRH-a類藥物,嚴重者需腹腔鏡手術。
4、先天發育異常:
中腎管殘余組織衍生的卵巢冠囊腫、輸卵管系膜囊腫等,多為單側無癥狀囊性結構。超聲檢查可見壁薄光滑的液性暗區,直徑超過5cm或有壓迫癥狀時考慮腹腔鏡剝除術。
5、腫瘤性病變:
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良性腫瘤占70%,惡變風險隨年齡增長升高。CA125檢測和影像學評估至關重要,疑似惡性需行全面分期手術,術后根據病理類型輔以化療。
日常避免高脂飲食,增加深海魚、十字花科蔬菜攝入;適度進行瑜伽、快走等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每半年婦科檢查結合超聲監測囊腫變化,出現急性腹痛、異常陰道出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