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癥和子宮肌瘤可通過發病機制、癥狀表現、影像學特征、治療方式和預后差異進行區分。
子宮腺肌癥是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疾病,屬于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常伴隨月經期肌層出血。子宮肌瘤則由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形成,多為良性腫瘤,生長與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相關。
子宮腺肌癥典型癥狀為進行性加重的痛經、經量增多,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子宮肌瘤常見癥狀為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較大肌瘤可能壓迫膀胱或直腸,引發尿頻或便秘。
超聲檢查中子宮腺肌癥表現為子宮均勻增大、肌層回聲不均,可見細小囊性區。子宮肌瘤則顯示為邊界清晰的類圓形低回聲團塊,周圍可見假包膜,彩色多普勒顯示周邊環狀血流信號。
子宮腺肌癥輕癥可采用非甾體抗炎藥、口服避孕藥或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子宮肌瘤治療方案包括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癥狀嚴重者可行子宮動脈栓塞術或肌瘤切除術。
子宮腺肌癥可能隨絕經自然緩解,但嚴重者需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惡變率低于1%,絕經后多萎縮,妊娠期可能快速增大,術后復發率約15-30%。
日常護理需注意避免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漿,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規律進行盆底肌訓練和低強度有氧運動,定期婦科檢查監測病情變化,出現異常出血或疼痛加劇應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