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期綜合征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動、神經遞質變化、營養缺乏、心理壓力、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心理疏導、營養補充、藥物治療、手術干預等方式緩解。
月經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變化可能影響情緒和生理狀態。黃體期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引發乳房脹痛、水腫等癥狀。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穩定內分泌,避免攝入高鹽食物減輕水腫。
血清素等神經遞質分泌紊亂可能導致情緒波動和焦慮癥狀。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堅果,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可促進神經遞質平衡。
鎂、維生素B6等營養素不足可能加重經前不適。深綠色蔬菜、全谷物可補充鎂元素,禽肉、魚類提供維生素B6。每日攝入鈣質1000mg有助于緩解肌肉痙攣。
長期壓力可能放大經前癥狀,形成惡性循環。認知行為療法可改善情緒管理能力,正念冥想練習每天15-20分鐘能降低應激反應。
子宮內膜異位癥或甲狀腺功能異常可能加重經前癥狀,通常表現為嚴重盆腔疼痛或持續疲勞。布洛芬、萘普生等非甾體抗炎藥可緩解疼痛,達那唑、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保持均衡飲食結構,適量攝入亞麻籽、三文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3-5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瑜伽或騎自行車,建立癥狀日記追蹤周期變化,持續嚴重癥狀需婦科內分泌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