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震顫可通過普萘洛爾、撲米酮、氯硝西泮等藥物控制,通常由特發性震顫、帕金森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藥物副作用或焦慮等因素引起。
1、普萘洛爾:作為β受體阻滯劑,能有效緩解特發性震顫引起的肢體抖動,尤其對姿勢性震顫效果顯著。該藥通過抑制交感神經興奮性發揮作用,但哮喘患者禁用。
2、撲米酮:適用于對β阻滯劑無效的特發性震顫患者,屬于抗癲癇藥物。需注意初始用藥可能出現嗜睡等副作用,需從低劑量開始逐步調整。
3、氯硝西泮:針對焦慮相關的手部震顫效果較好,通過增強GABA神經遞質功能減輕癥狀。長期使用需警惕依賴性和耐受性,建議短期間歇用藥。
4、左旋多巴:帕金森病導致的手抖需使用多巴胺替代療法。該藥能改善靜止性震顫,常與卡比多巴聯用以減少外周副作用。用藥期間需監測異動癥等并發癥。
5、甲巰咪唑:甲狀腺功能亢進引發震顫時需控制原發病。該抗甲狀腺藥物可降低甲狀腺激素水平,通常配合普萘洛爾短期使用以快速緩解癥狀。
日常可進行握力球訓練增強肌肉控制力,避免攝入咖啡因等興奮性物質。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有助于改善神經肌肉協調性,杏仁、香蕉等富含鎂的食物對神經系統有穩定作用。若震顫持續加重或伴隨僵硬等癥狀,需及時進行神經科專項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