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齒和種植牙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固定方式、功能恢復、適用人群、治療周期和長期維護五個方面。
1、固定方式:活動義齒依靠金屬卡環或基托固定在鄰牙或牙齦上,可自行摘戴;種植牙通過鈦合金植體與頜骨形成骨結合,達到類似天然牙根的穩固性。前者存在移位風險,后者穩定性接近真牙。
2、功能恢復:傳統義齒咀嚼效率約為天然牙的30%-50%,可能影響硬質食物攝入;種植牙咬合力傳導方式接近生理狀態,咀嚼效率可達天然牙的80%以上。全口義齒使用者常出現發音含糊,種植牙對發音功能影響較小。
3、適用人群:活動義齒適應癥較廣,多數牙列缺損者均可使用;種植牙需評估骨量條件,嚴重骨質疏松或糖尿病患者需謹慎。單顆牙缺失采用種植修復可避免磨損鄰牙,游離端缺失種植方案優于傳統卡環設計。
4、治療周期:活動義齒通常2-4周即可完成取模到戴牙全過程;種植牙需3-6個月完成植體植入、骨結合及修復體安裝。即刻種植技術可縮短周期,但需嚴格篩選適應癥。
5、長期維護:活動義齒每3-5年需更換基托,夜間需浸泡護理;種植牙需每年專業維護,使用沖牙器和牙線清潔基臺周圍。兩者均需避免咬合過載,但種植體周圍炎比義齒性口炎更難控制。
日常護理應注重口腔衛生,使用含氟牙膏和軟毛牙刷清潔修復體。建議每半年進行專業潔治,種植牙患者可配合使用抗菌漱口水。避免用修復體咬硬殼類食物,活動義齒佩戴者需定期檢查基托貼合度。出現壓痛或松動時需及時復診,種植牙患者需警惕植體周圍黏膜發紅出血等異常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