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血管內皮損傷、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頭痛、眩暈、肢體無力、視力模糊、血壓異常等癥狀。
1、頭痛眩暈:大動脈炎早期常見癥狀為持續性頭痛或陣發性眩暈,可能與頸動脈或椎動脈狹窄導致腦供血不足有關。患者可嘗試調整體位避免突然起立,監測血壓變化,必要時進行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
2、肢體缺血:上肢或下肢出現間歇性跛行、發涼麻木,與鎖骨下動脈或髂動脈受累相關。建議避免寒冷刺激,進行肢體保暖,通過握力訓練或步行鍛煉促進側支循環建立。
3、視力障礙:視網膜動脈供血不足可能導致視物模糊、視野缺損。需定期進行眼底檢查,避免長時間用眼,攝入富含葉黃素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
4、血壓異常:腎動脈狹窄可引發頑固性高血壓或雙側血壓不對稱。日常需限制鈉鹽攝入,選擇低脂乳制品,監測四肢血壓差異,必要時進行腎動脈造影評估。
5、血管雜音:60%患者在頸動脈、鎖骨上窩等部位可聞及收縮期雜音,與血管狹窄處湍流有關。體檢時應進行全身血管聽診,避免頸部受壓,警惕血管完全閉塞風險。
大動脈炎患者需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游泳、太極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飲食推薦地中海飲食模式,增加深海魚類攝入,補充維生素D。定期進行炎癥指標監測和血管影像學復查,避免使用收縮血管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