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的癥狀可能由膽道梗阻、細菌感染、膽汁淤積、膽囊結石、高脂飲食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發熱寒戰、黃疸、消化不良等癥狀。
1、腹痛:膽囊炎最常見的癥狀是右上腹持續性疼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常在進食油膩食物后加重,伴隨膽囊區壓痛和反跳痛。急性發作時可能出現膽絞痛,慢性膽囊炎則表現為隱痛或脹痛。
2、消化異常:患者常出現食欲減退、餐后腹脹、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脂肪類食物耐受性下降,可能誘發腹瀉或便秘。長期膽汁排泄不暢可能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3、發熱寒戰:急性膽囊炎多伴38-39℃發熱,化膿性膽囊炎可出現寒戰高熱。體溫波動與感染程度相關,嚴重者可能出現感染性休克表現。
4、黃疸體征:約15%患者出現皮膚鞏膜黃染,提示可能合并膽總管結石或膽管炎。尿液顏色加深,糞便呈陶土樣改變是膽汁排泄受阻的典型表現。
5、全身癥狀:慢性膽囊炎患者可能出現乏力、消瘦等全身癥狀。老年患者癥狀可能不典型,僅表現為輕微腹脹或食欲下降,容易漏診。
膽囊炎患者需保持低脂飲食,避免動物內臟、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急性發作期應禁食,緩解期可適量食用清蒸魚、燕麥等低脂食物。規律進食有助于膽汁規律排放,避免長時間空腹。適度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可促進消化功能,但避免劇烈運動誘發疼痛。癥狀持續或加重需及時就醫,通過超聲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