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發酸可能由牙齦炎、牙周炎、牙齒敏感、胃酸反流、維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
1、牙齦炎:
牙齦炎是牙齦發酸的常見原因,主要由牙菌斑堆積刺激牙齦組織引起。牙齦處于炎癥狀態時,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神經末梢敏感性增加,輕微刺激即可產生酸脹感。典型表現為牙齦紅腫、刷牙出血,可能伴有輕微疼痛。日常需加強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和牙線清潔牙間隙。若癥狀持續需口腔科檢查,可能需專業潔治。
2、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齦炎的進展階段,牙周袋形成導致牙齦萎縮、牙根暴露。暴露的牙骨質含有大量牙本質小管,冷熱刺激或酸性物質可直接通過小管刺激牙髓神經,產生明顯酸軟感。常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牙齒松動等癥狀。需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如齦下刮治,嚴重者需牙周手術。日常使用抗敏感牙膏可緩解癥狀。
3、牙齒敏感:
牙齒楔狀缺損、過度磨耗或齲齒導致牙本質暴露時,外界刺激通過牙本質小管傳導至牙髓,引發短暫尖銳酸痛。酸性食物、冷空氣吸入均可誘發,刺激去除后癥狀消失。建議使用含鉀鹽的抗敏感牙膏,避免橫向刷牙。缺損較大者需口腔科進行脫敏治療或充填修復。
4、胃酸反流:
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間平臥時,胃酸可能反流至口腔腐蝕牙釉質,長期可導致牙齒舌側面酸蝕癥。酸性環境使牙齦組織處于低pH值狀態,引發持續酸脹不適。常伴反酸、燒心等癥狀。需消化內科診治,睡眠時抬高床頭,避免睡前飲食??谇蛔o理建議使用含碳酸氫鈉的漱口水中和酸性環境。
5、維生素缺乏:
維生素C缺乏可導致牙齦膠原合成障礙,表現為牙齦水腫、質地松軟,輕微摩擦即產生酸脹感,嚴重時出現牙齦自發性出血。維生素B族缺乏可能引起口腔黏膜感覺異常。建議增加新鮮果蔬攝入,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復合維生素。需注意長期維生素C缺乏可能發展為壞血病。
牙齦發酸期間應避免進食過冷過熱或酸性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碳酸飲料等。推薦使用37℃溫水漱口,選擇含蘆薈或洋甘菊成分的牙膏減輕炎癥反應。每日早晚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配合牙線清理牙縫。長期吸煙者需戒煙以減少對牙齦的化學刺激。若調整生活方式2周后癥狀無改善,或出現牙齦化膿、牙齒松動等表現,需及時就診口腔科進行專業檢查,排除牙周膿腫、根尖周炎等疾病。孕婦出現牙齦酸脹需特別注意口腔衛生,激素變化可能加重牙齦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