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結石主要表現為牙齒表面黃褐色硬質沉積物、牙齦出血、口臭、牙齒松動及牙齦退縮。牙結石的形成與口腔衛生不良、唾液成分改變、飲食習慣、牙齒排列不齊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相關。
1、硬質沉積物:
牙結石最典型表現為牙齒頸部或齦緣處附著黃褐色或黑褐色的堅硬物質,尤其在下前牙舌側和上頜磨牙頰側多見。初期為軟性牙菌斑,經鈣化后形成無法通過刷牙去除的礦化沉積物,質地粗糙且常伴隨色素沉著。
2、牙齦出血:
結石長期刺激牙齦會導致慢性炎癥,表現為刷牙或咀嚼食物時牙齦自發滲血。結石邊緣銳利會機械性損傷牙齦組織,同時其表面滋生的細菌釋放毒素,引發毛細血管擴張和脆性增加。
3、持續性口臭:
牙結石多孔結構易滯留食物殘渣和厭氧菌,細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揮發性硫化物,導致特征性腐敗氣味。這種口臭無法通過普通漱口消除,嚴重時可能影響社交活動。
4、牙齒松動:
進展期牙結石會向牙根方向沉積,破壞牙周韌帶和牙槽骨。臨床檢查可見牙齒病理性移位或松動度增加,咬合無力,X線片顯示牙槽骨水平吸收,此階段需及時進行牙周系統治療。
5、牙齦退縮:
長期存在的牙結石會導致牙齦邊緣位置下移,牙根部分暴露。表現為牙齒視覺變長、牙縫增大,暴露的牙骨質可能出現冷熱敏感癥狀,嚴重者可能發生根面齲。
預防牙結石需每日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鄰面及齦溝,配合牙線或沖牙器清除隱蔽區菌斑。建議每半年接受專業潔治,吸煙者需縮短至3-4個月一次。存在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時,需加強口腔護理并控制原發病。出現牙齦自發出血或牙齒移位時,應立即就診進行牙周評估,避免發展為不可逆的牙周組織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