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毛囊炎可通過外用抗生素、抗真菌藥物、口服藥物、局部護理、光動力治療等方式治療。頭皮毛囊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油脂分泌過多、頭皮損傷、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外用抗生素:
細菌性毛囊炎可選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等外用抗生素。這類藥物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繁殖。使用前需清潔患處,每日涂抹2-3次,持續至癥狀消失后3天。
2、抗真菌藥物:
真菌性毛囊炎需使用酮康唑洗劑、聯苯芐唑溶液等抗真菌藥物。馬拉色菌感染表現為頭皮紅色丘疹伴鱗屑,可配合每周2-3次藥用洗發。嚴重者可短期口服伊曲康唑,肝功能異常者禁用。
3、口服藥物:
頑固性病例需口服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等四環素類抗生素,或頭孢氨芐等β-內酰胺類藥物。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時提示深部感染,療程一般7-14天。用藥期間避免飲酒,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監測。
4、局部護理:
每日用溫水及溫和洗發水清潔頭皮,避免搔抓或擠壓膿皰。男性患者可暫時剃短頭發減少毛囊堵塞。暫停使用發膠、染發劑等化學刺激物,枕巾需高溫消毒更換。
5、光動力治療:
反復發作患者可采用紅藍光照射治療,藍光可殺滅痤瘡丙酸桿菌,紅光促進炎癥消退。需在專業機構進行每周2-3次治療,配合光敏劑使用效果更佳,孕婦及光敏體質者慎用。
日常建議選擇含鋅吡啶硫酮的控油洗發水,減少辛辣飲食攝入。保持規律作息增強免疫力,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游泳后及時沖洗頭發,避免公共泳池病原體感染。若出現癤腫、瘢痕性脫發或持續發熱,需皮膚科就診排除膿腫切開引流等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