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可能由長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期腹壓增高、肛周靜脈曲張、慢性炎癥刺激等原因引起。
1、便秘因素:排便時過度用力導致肛墊下移,直腸靜脈回流受阻形成靜脈團。日常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芹菜等促進腸道蠕動,避免如廁時久蹲。
2、體位影響:持續久坐久站使肛門靜脈血液淤積。每小時活動5分鐘,可做提肛運動促進循環,避免穿緊身褲壓迫會陰。
3、妊娠壓迫: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引發肛周血管擴張。孕產婦宜采用側臥位休息,溫水坐浴緩解腫脹,分娩后癥狀多自行緩解。
4、靜脈病變:肛墊內靜脈叢病理性擴張形成血栓。可能與門靜脈高壓、盆腔腫瘤有關,常伴隨肛門異物感、排便后滴血。藥物可選地奧司明、邁之靈改善微循環。
5、炎癥刺激:反復腹瀉或肛竇炎引發淋巴回流障礙。需治療原發病如克羅恩病,局部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減輕水腫,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
調整飲食結構增加全谷物和綠葉蔬菜攝入,每日飲水2000ml以上保持糞便柔軟。避免負重和劇烈運動增加腹壓,便后使用智能馬桶溫水沖洗。癥狀持續加重或血栓形成時需考慮外痔切除術或激光消融術,術后配合紅外線理療促進創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