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骨缺損修復重建材料主要包括自體骨移植材料、異體骨移植材料、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鈦網及鈦板材料、生物陶瓷材料五種類型。
1、自體骨移植:髂骨、腓骨、肋骨等自體骨組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誘導能力,移植后不易產生排異反應。手術需從患者自身取骨,可能造成二次創傷,但長期穩定性最佳。
2、異體骨移植:經過特殊處理的同種異體骨可避免供區損傷,但存在免疫排斥風險。凍干骨、脫鈣骨基質等材料需配合生長因子使用,適用于中小范圍缺損修復。
3、人工合成骨替代:羥基磷灰石、磷酸三鈣等材料具有可控孔隙結構,能促進新骨長入。這類材料可預先塑形,但機械強度較低,多用于非負重區缺損填充。
4、鈦網及鈦板:個性化三維打印鈦網能精準匹配缺損形態,提供機械支撐。配合松質骨或骨水泥使用,適用于大面積復合缺損,但存在應力遮擋效應。
5、生物陶瓷材料:氧化鋯、生物活性玻璃等材料兼具美學效果與生物活性。表面改性技術可增強骨整合能力,適用于前牙區缺損修復,但加工成本較高。
上頜骨重建需根據缺損范圍、部位及功能需求選擇材料組合方案。術后應保持口腔衛生,避免硬物咀嚼,定期進行影像學評估。營養補充需注重鈣質與維生素D攝入,適度進行面部肌肉訓練促進功能恢復。吸煙患者必須戒煙以降低材料失敗風險,修復后每半年需進行專業口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