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收縮不良可通過調整休息姿勢、腹部按摩、適度活動、藥物輔助及監測出血量等方式改善,可能與分娩損傷、激素失衡、感染、胎盤殘留或子宮肌層異常等因素有關。
1、休息姿勢調整:
產后選擇側臥位休息,避免長時間仰臥。側臥時可在雙膝間放置軟枕減輕盆底壓力,促進子宮自然回縮。每日保證8-10小時分段睡眠,避免提重物或劇烈活動。
2、腹部按摩干預:
順時針環形按摩下腹部,力度以能觸及子宮體為宜。按摩可刺激宮縮素分泌,每次持續10分鐘,每日3-4次。按摩前排空膀胱,配合熱敷效果更佳。
3、適度活動促進:
產后6小時開始床上翻身活動,24小時后逐步進行床邊行走。每日散步2-3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活動量以不引起眩暈或大量出血為度。
4、藥物輔助治療:
縮宮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或米索前列醇等藥物可增強宮縮。藥物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密切觀察血壓變化及過敏反應。感染因素需聯用抗生素治療。
5、異常癥狀監測:
出血量超過500ml或持續鮮紅色出血需立即就醫。伴隨發熱、惡露異味可能提示感染,子宮壓痛或復舊不全需超聲排除胎盤殘留。產后42天需復查子宮恢復情況。
飲食上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每日飲用紅糖姜茶促進循環。避免生冷辛辣飲食,可進行凱格爾運動鍛煉盆底肌。保持會陰清潔,每2-3小時更換衛生護墊,出現宮縮疼痛加劇或持續出血需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