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靜脈周圍炎可通過抗炎治療、激光光凝術、玻璃體切除術、糖皮質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治療等方式干預。視網膜靜脈周圍炎通常由感染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癥反應、血液高凝狀態、眼部外傷等原因引起。
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布洛芬、吲哚美辛可緩解炎癥反應。感染性因素需聯合抗生素治療,自身免疫性因素需配合免疫調節?;颊咝璞苊馊嘌刍騽×疫\動,減少視網膜出血風險。
針對視網膜缺血或新生血管形成可采用氬激光、多波長激光進行局部光凝。該治療可封閉滲漏血管,降低玻璃體出血概率。術后需定期復查OCT監測視網膜厚度變化。
嚴重玻璃體混濁或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時需行23G/25G微創玻切手術。手術可清除積血及增殖膜,術中聯合眼內氣體填充。術后需保持特定體位2-3周促進視網膜復位。
潑尼松龍、地塞米松等藥物適用于非感染性炎癥,口服或球后注射均可。長期使用需監測眼壓及血糖變化,配合鈣劑補充預防骨質疏松。突發視力下降需警惕激素性青光眼。
環孢素、甲氨蝶呤等藥物用于頑固性自身免疫病例。治療期間需每周檢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避免接種活疫苗。聯合生物制劑如阿達木單抗可增強療效。
日常需增加藍莓、菠菜等富含花青素的護眼食物,避免高鹽高脂飲食加重血管負擔。急性期建議佩戴防藍光眼鏡,恢復期可進行眼球轉動訓練改善微循環。出現飛蚊癥加重或視野缺損需立即復查熒光造影,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建議每3個月進行眼底照相隨訪,合并高血壓者需維持血壓低于140/9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