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源性膀胱可通過尿流動力學檢查、膀胱尿道造影、超聲檢查、殘余尿量測定、神經電生理檢查等方式診斷。該疾病通常由脊髓損傷、糖尿病神經病變、多發性硬化癥、腦血管意外、椎間盤突出等原因引起。
1、尿流動力學:通過測量膀胱內壓力和尿流率評估儲尿排尿功能,需配合尿道壓力描記和肌電圖檢測。檢查前需排空膀胱,過程中可能產生輕微不適。
2、膀胱造影:采用X線或CT造影觀察膀胱形態及排尿過程,可發現膀胱憩室或輸尿管反流。檢查需留置導尿管注入造影劑,存在放射性暴露風險。
3、超聲檢測:通過測量排尿后殘余尿量判斷膀胱排空能力,正常值應小于50ml。檢查無創便捷,但結果易受操作者技術影響,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4、神經評估:體感誘發電位和肌電圖能檢測骶髓排尿中樞至膀胱的神經傳導,適用于多發性硬化等神經系統病變。檢查需專業設備,耗時較長。
5、實驗室檢查:尿常規可排除尿路感染,血糖檢測輔助診斷糖尿病神經病變。需注意采集清潔中段尿,必要時進行尿培養藥敏試驗。
診斷需結合病史與體格檢查,重點觀察會陰部感覺、肛門括約肌張力及球海綿體反射。建議記錄72小時排尿日記,監測每日飲水量、排尿次數及尿失禁情況??祻陀柧毎ǘ〞r排尿、盆底肌鍛煉、間歇導尿等措施,嚴重病例可考慮膀胱擴大術或骶神經調節術。日常需控制液體攝入量,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定期復查泌尿系超聲預防腎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