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宮頸炎可通過臨床癥狀、婦科檢查、實驗室檢測、影像學評估、病理活檢等方式綜合判斷。宮頸局部充血水腫、異常分泌物增多、接觸性出血為典型表現,需與生理性宮頸變化鑒別。
慢性宮頸炎常見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性交后可能出現點滴出血。部分患者伴隨腰骶部酸痛或下腹墜脹感,癥狀在月經期加重。需注意與急性宮頸炎區分,后者多伴發熱、明顯疼痛等急性炎癥反應。
窺陰器檢查可見宮頸糜爛樣改變、納氏囊腫或息肉形成。宮頸質地變硬,接觸性出血陽性提示存在炎癥。雙合診可評估是否合并盆腔炎,但需排除宮頸癌前病變引起的類似體征。
白帶常規檢查發現大量白細胞提示炎癥,病原體培養可明確淋球菌、衣原體等感染。HPV檢測與TCT聯合篩查能鑒別病毒性病變。血清CRP升高反映慢性炎癥活動度。
陰道超聲顯示宮頸增厚超過3cm或存在囊腫支持診斷。MRI對深部炎癥浸潤評估更精準,能發現合并的盆腔膿腫或輸卵管積水等并發癥。
陰道鏡指導下活檢是金標準,鏡下可見間質大量漿細胞浸潤,伴腺體增生或鱗狀上皮化生。需與宮頸上皮內瘤變鑒別,重度炎癥可能掩蓋癌前病變。
日常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規律進行宮頸癌篩查,性生活中正確使用避孕套降低感染風險。適度運動如瑜伽、快走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飲食增加西蘭花、深海魚等抗炎食物攝入。癥狀持續超過3個月或異常出血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