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后腹股溝痛可能由泌尿系統感染、尿路結石、前列腺炎、肌肉拉傷、神經壓迫等因素引起。
1、泌尿系統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等感染可刺激尿路黏膜,排尿時尿液沖刷引發腹股溝牽涉痛。可能伴隨尿頻尿急、尿液渾濁等癥狀。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避免憋尿,可服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療。
2、尿路結石:
輸尿管下段結石移動時可能卡頓在膀胱入口處,排尿后結石移位刺激引發銳痛。疼痛常放射至會陰部,可能伴血尿。超聲定位后可通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或輸尿管鏡取石術處理。
3、前列腺炎:
前列腺充血水腫時壓迫尿道,排尿后腺體收縮導致疼痛向腹股溝放射。可能出現排尿不暢、會陰墜脹感。溫水坐浴可緩解癥狀,嚴重時需服用坦索羅辛、塞來昔布等藥物。
4、肌肉拉傷:
劇烈運動后內收肌群損傷,排尿時腹壓變化牽拉受傷肌肉產生疼痛。局部熱敷配合休息,避免深蹲等動作,2周內多能自愈。
5、神經壓迫:
腰椎間盤突出或梨狀肌綜合征可能壓迫支配腹股溝區域的神經根,排尿時體位改變誘發疼痛。磁共振檢查可明確診斷,需進行牽引治療或甲鈷胺營養神經。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ml飲水量,減少咖啡因攝入,避免久坐騎車等壓迫會陰部的活動。疼痛持續超過48小時或出現發熱血尿時需泌尿外科就診,針對性進行尿常規、超聲或CT檢查。急性期可嘗試熱敷腹股溝區域,選擇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