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乙酰氨基酚片和布洛芬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作用機制、適應癥、副作用、適用人群和藥物相互作用五個方面。
1、作用機制:
對乙酰氨基酚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前列腺素合成發揮解熱鎮痛作用,對外周抗炎效果較弱。布洛芬屬于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減少前列腺素生成,兼具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
2、適應癥:
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中度疼痛如頭痛、牙痛及感冒發熱,對炎癥性疼痛效果有限。布洛芬除緩解疼痛發熱外,對關節炎、痛經等炎癥相關疼痛更具優勢。
3、副作用:
對乙酰氨基酚過量可能造成肝毒性,常規劑量下胃腸道刺激較小。布洛芬常見消化道不良反應如胃灼熱、惡心,長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4、適用人群:
對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個月以上嬰幼兒,妊娠期相對安全。布洛芬禁用于妊娠晚期,6個月以下嬰兒需遵醫囑,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5、藥物相互作用:
對乙酰氨基酚與華法林聯用可能增強抗凝效果。布洛芬與阿司匹林存在競爭性拮抗,可能減弱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與利尿劑聯用可能影響降壓效果。
兩種藥物均需避免與酒精同服。對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4克,布洛芬24小時內不超過1.2克。疼痛持續或發熱超過3天應就醫,服藥期間建議多飲水,避免劇烈運動。肝功能異常者慎用對乙酰氨基酚,胃潰瘍患者慎用布洛芬,用藥前需仔細閱讀說明書或咨詢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