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尿潴留可通過膀胱訓練、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導尿處理、心理疏導等方式治療。產后尿潴留通常由分娩損傷、麻醉影響、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統感染、精神緊張等原因引起。
定時排尿訓練有助于恢復膀胱功能,每2-3小時嘗試排尿一次,排尿時采用熱敷下腹部或聽流水聲刺激條件反射。避免長期憋尿加重膀胱肌無力,訓練期間記錄排尿時間和尿量。
低頻電刺激可增強盆底肌收縮力,生物反饋治療幫助患者感知肌肉控制。會陰部紅外線照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每日進行凱格爾運動鍛煉肛提肌群。
新斯的明通過膽堿能作用增強逼尿肌收縮,鹽酸坦索羅辛松弛膀胱頸平滑肌,溴吡斯的明改善神經肌肉傳導。用藥需排除青光眼、心動過緩等禁忌癥。
間歇性導尿適用于急性尿潴留超過8小時者,留置導尿需預防尿路感染。導尿后配合膀胱灌注治療,逐步延長導尿間隔時間至自主排尿恢復。
分娩創傷導致的焦慮需進行認知行為干預,放松訓練緩解排尿恐懼。家屬參與支持治療,避免因情緒因素加重功能性排尿障礙。
建議每日飲水1500-2000ml,分次飲用冬瓜湯、玉米須茶等利尿飲品,避免咖啡因攝入。產后兩周內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如臀橋運動、縮肛運動,每次10-15分鐘。保持會陰清潔,使用溫水沖洗每日2-3次,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出現發熱、血尿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排查泌尿系感染,超聲檢查評估殘余尿量超過100ml需繼續導尿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