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可通過保持衛生習慣、規范避孕措施、增強免疫力、控制基礎疾病、定期婦科檢查等方式預防。子宮內膜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宮腔操作損傷、免疫力低下、鄰近器官炎癥蔓延、激素水平紊亂等原因引起。
1、衛生防護:
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堿性洗液破壞陰道菌群平衡。經期每2-3小時更換衛生巾,性生活前后雙方需清潔外生殖器。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久坐導致局部潮濕。
2、避孕管理:
正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病原體傳播風險,減少不必要的宮腔操作。人工流產等侵入性操作需在正規醫院進行,術后遵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頻繁陰道灌洗破壞宮頸黏液屏障。
3、免疫強化:
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保證7-8小時睡眠。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攝入含鋅的牡蠣、堅果。長期壓力過大會導致皮質醇升高,可通過冥想、深呼吸調節。
4、疾病控制:
慢性宮頸炎、陰道炎可能引發上行感染,表現為白帶異常、下腹墜脹。需規范治療細菌性陰道病,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藥物。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減少感染風險。
5、定期篩查:
每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包括白帶常規和盆腔B超。宮腔鏡檢查能早期發現內膜病變,診斷性刮宮可明確病原體類型。出現異常子宮出血或盆腔疼痛癥狀時應及時就診。
日常飲食可增加酸奶、納豆等發酵食品攝入,補充益生菌維持陰道微生態。避免高糖飲食誘發炎癥反應,經期忌食生冷辛辣食物。盆底肌訓練如凱格爾運動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瑜伽中的束角式有助于預防婦科炎癥。出現持續發熱或膿性分泌物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