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持續半個月可能由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黃體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激素治療、手術切除、抗凝治療、黃體支持等方式干預。
1、內分泌失調:
長期壓力或節食可能導致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表現為經期延長。調整作息規律,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有助于改善。
2、子宮肌瘤:
肌壁間肌瘤可能影響子宮收縮,與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常伴隨經量增多。超聲檢查可確診,直徑超過5cm的肌瘤需考慮腹腔鏡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動脈栓塞術。
3、子宮內膜息肉:
雌激素刺激導致的子宮內膜局部增生,可能引起點滴出血。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是根治方法,術后需定期復查防止復發。
4、凝血異常:
血小板減少癥或血友病等疾病會導致凝血功能障礙,表現為經血不易凝固。需檢測凝血四項,嚴重者可服用氨甲環酸、維生素K或輸注凝血因子。
5、黃體萎縮不全:
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宮內膜脫落不全,月經周期后半段持續出血。地屈孕酮、黃體酮膠囊等藥物可補充孕激素,建議在月經周期第16天開始服用。
日常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增加牛肉、菠菜等富鐵食物攝入;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可選擇瑜伽或散步;記錄月經周期變化,若持續三個月異常需復查性激素六項;突然大量出血或暈厥應立即急診處理;長期貧血者需監測血紅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