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沙替尼片
達沙替尼片(依尼舒)屬于處方藥,由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并生產,其對于本品適用于對包括甲磺酸伊馬替尼在內的治療方案耐藥或不能耐受的慢性髓細胞樣白血病(CML)所有病期成人患者。有良好的效果。那么達沙替尼片用于慢性白血病的用法是怎樣的?

達沙替尼片
生產廠家: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治療對甲磺酸伊馬替尼耐藥,或不耐受的費城染色體陽性(Ph+)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急粒變和急淋變)成年患者。
用法用量:應當由具有白血病診斷和治療經驗的醫師進行治療。PH+慢性期CML的患者推薦起始劑量為達沙替尼100mg,每日1次,口服。服用時間應當一致,早上或晚上均可。PH+加速期、急變期(急粒變和急淋變)CML的患者推薦起始劑量為70mg,每日2次,分別于早晚口服(見【注意事項】)片劑不得壓碎或切割,必須整片吞服。本品可與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治療持續時間:在臨床試驗中,本品治療均持續至疾病進展或患者不再耐受該治療。尚未對達到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CCyR)后停止治療的影響進行研究。為了達到所推薦的劑量,本品共有20mg、50mg、70mg薄膜衣片三種規格。推薦根據患者的反應和耐受性情況進行劑量的增加或降低。劑量遞增:在成年Ph+CML患者的臨床試驗中,如果患者在推薦的起始劑量治療下未能達到血液學或細胞遺傳學緩解,則慢性期CML患者可以將劑量增加至140mg,每日1次,對于進展期(加速期和急變期)CML患者,可以將劑量增加至90mg,每日2次。不良反應發生時的劑量調整:骨髓抑制:在臨床試驗中,骨髓抑制可以通過下列手段來處理:中斷給藥、劑量降低或終止研究治療。必要時給予血小板和紅細胞輸注。出現耐藥性骨髓抑制(如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狀持續超過7天)的可使用造血生長因子。非血液學不良反應:如果在達沙替尼用藥過程中發生了重度飛血液學不良反應,那么必須停止治療,直至事件解決。隨后,治療可以以適當降低后的劑量重新開始,劑量降低的程度根據最初事件的嚴重程度來定。兒童患者:由于缺少安全性和療效數據,不推薦本品用于兒童和18歲以下的青少年(見【藥理毒理】)“藥效學特點”)。老年患者:在老年患者中沒有觀察到具有臨床意義的與年齡相關的藥代動力學方面的差異。沒有必要針對老年患者進行專門的劑量推薦。肝功能損害:輕度、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損害的患者可以接受推薦的起始劑量。盡管如此,本品應慎用于肝功能損害的患者(見【注意事項】和【藥代動力學】)。腎功能損害:尚未在腎功能降低的患者中進行本品的臨床試驗(實驗排除了血清肌酐濃度>1.5倍正常上限的患者)。由于達沙替尼及其代謝產物在腎臟的清除率<4%,因此,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預期不會出現全身清除率的降低。
立即購買
相對來說,慢性白血病就比較難了。慢性白血病,可分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前者可簡稱慢粒。慢粒是一種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的,起病和發展都相對緩慢的白血病。
不少的慢粒患者在發病前沒有任何癥狀,往往是在做健康檢查,或者因其他疾病就診時發現白細胞增高而發現的。當然,更多的患者還是會有明顯的癥狀的,具體表現如下:
1、不同程度的代謝增高
患者可表現為乏力、消瘦、低熱,主要原因在于白血病細胞代謝高于正常細胞。在血白細胞>50x10^9/L是,上述癥狀會尤為突出。
2、肝脾等臟器腫大表現
白細胞在肝脾內浸潤、堆積,會導致明顯的肝脾腫大,出現胸骨疼痛、上腹不適、食欲減退的癥狀,嚴重者可造成血液阻塞,導致組織缺血壞死。
慢粒一般多見于成年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病增多。若未經治療,大多數病例會經過慢性期、加速器后進入急變期并轉化為急性白血病,最終導致死亡。
慢粒的治療
目前對于慢粒,.的治愈性措施就是做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不過需要做到配型一致并不容易,此外就是化療、干擾素和靶向治療。其中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是常用的措施。不過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容易產生鬧藥性,一旦耐藥,就需要考慮更換藥物,此時,醫生多會以達沙替尼片替代。
達沙替尼片
達沙替尼為白色薄膜衣片,主要用于對甲磺酸伊馬替尼產生耐藥,或不耐受的費城染色體陽性慢粒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的成年患者。

達沙替尼的用量根據患者所處的病期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慢性期推薦量為100mg每天,加速期和急變期為70mg每次,且1天2次。不能碾碎,但可以與食物同用或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