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脫發可能由生理性脫發、營養缺乏、頭皮感染、自身免疫疾病、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藥物治療、局部護理、免疫調節、植發手術等方式干預。
1、生理性脫發:嬰幼兒期發際線后退或枕部脫發屬于正常現象,與毛囊生長周期更替有關。無需特殊治療,避免過度清潔頭皮,選用嬰兒專用洗發產品,多數在1-2歲自然緩解。
2、營養缺乏:缺鋅、缺鐵或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頭發稀疏。建議增加牛肉、豬肝、蛋黃等富鐵食物,補充牡蠣、堅果等含鋅食材,每日保證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攝入。
3、頭皮感染:頭癬或脂溢性皮炎可能引發片狀脫發。真菌感染需外用酮康唑洗劑或特比萘芬乳膏,細菌感染可使用莫匹羅星軟膏。伴有頭皮紅腫瘙癢時,需避免搔抓以防繼發感染。
4、自身免疫疾病:斑禿表現為突發圓形脫發斑,與T淋巴細胞攻擊毛囊有關。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可抑制免疫反應,嚴重病例需口服環孢素,配合米諾地爾溶液促進生發。
5、遺傳因素:先天性少毛癥或外胚層發育不良導致永久性脫發。可通過毛發移植術改善外觀,采用FUE無痕植發或FUT條狀取材術,術后需持續使用米諾地爾維持毛囊活性。
兒童脫發需每日保證30分鐘戶外活動促進鈣吸收,洗發水溫控制在38℃以下,梳頭選用寬齒木梳。出現多發脫發斑、伴隨指甲凹陷或皮膚病變時,建議盡早就診排除甲狀腺疾病或系統性紅斑狼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