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抽痛可通過熱敷按摩、調整姿勢、補充水分、藥物緩解、就醫檢查等方式治療。下腹抽痛通常由經期痙攣、腸胃脹氣、泌尿感染、卵巢囊腫、盆腔炎等原因引起。
1、熱敷按摩:
下腹肌肉痙攣或經期疼痛時,可用40℃左右熱水袋熱敷15分鐘,配合順時針輕柔按摩臍周區域。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子宮平滑肌收縮,減少前列腺素分泌導致的疼痛感。避免高溫燙傷皮膚,經期女性需注意保暖。
2、調整姿勢:
腸胃脹氣引發疼痛時,采取膝胸臥位或左側臥姿勢,幫助氣體排出。久坐人群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進行腰部扭轉運動。瑜伽中的嬰兒式或貓牛式可放松腹部肌肉,減輕腸道壓力,避免穿緊身衣物壓迫腹部。
3、補充水分:
每日飲水1500-2000ml,溫水加入少許生姜片或薄荷葉有助于緩解腸痙攣。排尿疼痛伴隨下腹抽痛時,可飲用蔓越莓汁預防尿路感染。避免攝入咖啡因及酒精,經期前一周減少高鹽食物攝入以防水腫加重疼痛。
4、藥物緩解:
原發性痛經可服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或萘普生等非甾體抗炎藥。胃腸痙攣推薦匹維溴銨等解痙藥物,益生菌制劑調節腸道菌群。卵巢囊腫或盆腔炎可能與激素紊亂、細菌感染有關,通常表現為發熱、異常分泌物,需遵醫囑使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
5、就醫檢查:
突發劇烈疼痛伴嘔吐需排除宮外孕或卵巢蒂扭轉,急診進行超聲檢查。持續隱痛超過2周建議做婦科雙合診、尿常規及CA125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可能需要腹腔鏡手術,盆腔粘連嚴重時考慮宮腹腔鏡聯合松解術。
日常增加亞麻籽、深海魚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經期前一周每天快走30分鐘。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避免提重物及劇烈跳躍。記錄疼痛時間與月經周期關系,突發疼痛伴陰道出血、暈厥時立即平臥并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