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的體位選擇需根據(jù)注射部位和患者情況決定,通常采用坐位或臥位,站立或趴著均非常規(guī)推薦姿勢。注射體位不當可能影響藥物吸收、增加疼痛風險或導致局部損傷。
1、坐位注射:適用于臀部或上臂三角肌注射。患者坐直放松,充分暴露注射部位,便于操作者準確定位。坐姿可減少肌肉緊張,降低注射疼痛感,尤其適合老年人和兒童。
2、側臥位:常用于臀部肌肉注射。患者側臥雙腿微屈,上方腿伸直下方腿彎曲,使臀部肌肉充分放松。該體位能避免突然移動造成的針頭移位,減少注射后出血風險。
3、俯臥位:特殊情況下采用,如嚴重脊柱畸形患者。需在腹部墊軟枕保持呼吸通暢,僅限專業(yè)人員操作。趴著可能導致肌肉過度緊張,增加藥液滲漏風險。
4、仰臥位:適用于大腿前外側或腹部皮下注射。患者平躺雙腿自然分開,便于消毒和進針。該體位可觀察患者面部反應,及時發(fā)現(xiàn)暈針等異常情況。
5、站立位:非理想選擇,僅限應急情況。站立時肌肉緊張度增加,易導致注射疼痛或暈厥。必須注射時需倚靠固定物,由他人協(xié)助保持平衡。
注射后需保持體位5分鐘避免出血,24小時內(nèi)避免劇烈運動。選擇棉質寬松衣物減少摩擦,注射部位48小時避免沾水。觀察是否出現(xiàn)紅腫熱痛等異常反應,體溫超過38℃需及時就醫(yī)。日常可多攝入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適當散步促進血液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