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皺襞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關節腔注射、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癥狀通常由運動損傷、關節退變、炎癥刺激、解剖異常、慢性勞損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動:急性期需減少關節活動,避免爬樓梯或深蹲等動作,使用護膝或支具固定2-4周。局部冰敷每次15分鐘,每日3次可緩解腫脹。慢性期建議采用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替代跑步。
2、物理治療:超聲波治療能促進滑膜炎癥吸收,每周3次連續2周。脈沖射頻可抑制疼痛信號傳導,配合關節松動術改善活動度。居家可采用熱敷袋或紅外線理療儀,溫度控制在40-45℃為宜。
3、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洛索洛芬鈉可緩解疼痛。嚴重腫脹可短期口服潑尼松,同時聯用硫酸氨基葡萄糖營養軟骨。外用藥膏如氟比洛芬凝膠貼膏每日更換1次。
4、關節腔注射:超聲引導下注射玻璃酸鈉能潤滑關節,每月1次連續3-5次。頑固性疼痛可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每年不超過3次。注射后需保持關節制動48小時,避免感染風險。
5、手術治療:關節鏡下皺襞切除術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者,術后3天可負重行走。射頻消融術能精準處理病變組織,住院時間縮短至2天。兩種術式均需配合術后6周康復訓練。
日常應控制體重在BMI24以下,減少膝關節負荷。飲食多攝入三文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限制紅肉攝入。康復期可進行直腿抬高、靠墻靜蹲等肌力訓練,每周3次每次20分鐘。癥狀持續超過1個月或出現關節交鎖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