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痤瘡可通過冷敷、藥物涂抹、光療、口服藥物、局部注射等方式治療。結節性痤瘡通常由毛囊堵塞、細菌感染、激素水平異常、皮脂腺分泌旺盛、炎癥反應等原因引起。
1、冷敷處理:冷敷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紅腫和疼痛。使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患處,每次10-15分鐘,每日2-3次。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導致凍傷,冷敷后需涂抹保濕產品。熱敷可能加重炎癥反應,不建議采用。
2、藥物涂抹:外用藥物可抑制細菌繁殖并減輕炎癥。常用藥物包括過氧化苯甲酰、克林霉素凝膠、阿達帕林凝膠。涂抹前需清潔皮膚,避開眼周和破損皮膚。藥物可能引起干燥脫屑,需配合保濕產品使用。
3、光療治療:藍光或紅光治療能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每周接受2-3次專業光療,每次15-20分鐘。治療期間需做好防曬,避免紫外線加重色素沉著。光療可能引起暫時性皮膚干燥,需加強保濕護理。
4、口服藥物:中重度病例需配合口服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異維A酸。服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育齡女性需嚴格避孕。藥物可能引起光敏反應,需做好防曬措施。
5、局部注射:頑固性結節可采用糖皮質激素注射。曲安奈德或倍他米松直接注入結節內部,每周不超過1次。注射后可能出現局部皮膚萎縮,需由專業醫生操作評估。多次注射可能造成色素減退,需控制治療頻次。
日常護理需保持皮膚清潔,使用溫和氨基酸潔面產品。飲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增加鋅和維生素A攝入。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激素水平,每周保持3次有氧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出現持續化膿或瘢痕增生需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擠壓導致感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