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改善飲食結構、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脫發通常由遺傳因素、激素失衡、營養不良、精神壓力、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1、遺傳因素:雄激素性脫發與遺傳基因密切相關,表現為發際線后移或頭頂稀疏。日常可通過米諾地爾酊外用刺激毛囊,口服非那雄胺抑制雄激素轉化,嚴重者可選擇毛發移植術修復外觀。
2、激素失衡:產后脫發或更年期脫發與雌激素水平波動有關。建議保證7小時睡眠調節內分泌,食用豆漿等植物雌激素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激素替代治療。
3、營養不良:缺鐵、缺鋅或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彌漫性脫發。每日需攝入30g堅果補充鋅元素,每周食用3次動物肝臟補充鐵劑,乳清蛋白粉可幫助修復毛囊細胞。
4、精神壓力:長期焦慮可能引發斑禿。正念冥想每天20分鐘降低皮質醇,有氧運動每周3次促進血液循環,必要時短期服用帕羅西汀等抗焦慮藥物。
5、疾病因素:甲狀腺功能減退或紅斑狼瘡伴隨脫發癥狀。需檢測TSH水平排除甲減,皮膚活檢確診免疫性疾病,原發病控制后配合低強度激光照射促進再生。
保持均衡飲食需每日攝入三文魚、菠菜、雞蛋等富含歐米伽3和維生素B族的食物,每周進行2次頭皮按摩改善微循環,避免過度燙染減少化學損傷,持續脫發超過三個月建議就診皮膚科進行毛囊鏡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