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破裂通常由瘢痕子宮、產道梗阻、宮縮過強、創傷性因素及子宮發育異常等原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原因采取緊急剖宮產或子宮修復等治療措施。
1、瘢痕子宮:
既往剖宮產或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形成的瘢痕組織是常見誘因。瘢痕處肌層薄弱,妊娠晚期或分娩時宮腔內壓力增高可能導致瘢痕裂開。對于有剖宮產史的孕婦,需通過超聲監測瘢痕厚度,若厚度小于2.5毫米或出現局部壓痛,建議提前住院待產。
2、產道梗阻:
胎位異常如橫位、巨大兒或骨盆狹窄等情況可能阻礙胎兒下降。強直性宮縮持續作用于梗阻部位,使子宮下段過度拉伸變薄,最終導致破裂。臨床表現為劇烈腹痛伴胎心異常,需立即終止妊娠并修復子宮缺損。
3、宮縮過強:
不規范使用縮宮素或前列腺素類藥物可能引發子宮收縮過頻過強。宮縮壓力超過子宮肌層承受極限時,尤其合并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子宮過度膨脹情況,易發生肌纖維斷裂。需嚴格掌握催產指征,采用胎心監護儀實時監測宮縮強度。
4、創傷性因素:
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外力沖擊可直接造成子宮肌層撕裂。妊娠晚期子宮血流量增加,創傷后易形成闊韌帶血腫或完全性破裂。任何孕周腹部外傷后出現陰道流血、宮縮,均需排除子宮破裂可能。
5、子宮發育異常:
雙角子宮、單角子宮等先天性畸形患者子宮肌層結構異常,妊娠中晚期發生自發性破裂風險增高。孕前通過宮腔鏡或三維超聲明確診斷者,建議選擇經驗豐富的產科團隊進行全程管理。
預防子宮破裂需重視孕前評估與孕期管理。有高危因素者應控制胎兒體重、避免過期妊娠,分娩時謹慎使用催產素。建議孕婦每日攝入足量蛋白質如雞蛋、魚肉和維生素C以增強結締組織強度,孕晚期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出現突發性撕裂樣腹痛、胎動減少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爭取在黃金搶救時間內實施手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