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可通過消化內科、普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急診科等科室就診。具體選擇需結合疼痛部位、性質及伴隨癥狀綜合判斷。
1、消化內科:上腹部疼痛伴反酸、腹脹多與胃炎、消化性潰瘍有關,胃鏡檢查是主要診斷手段。慢性腹瀉或便秘需排查腸易激綜合征,建議記錄飲食與排便習慣。膽囊區壓痛合并油膩飲食后加重可能為膽石癥,超聲檢查可確診。
2、普外科:轉移性右下腹痛伴發熱需警惕闌尾炎,血常規顯示中性粒細胞升高。突發全腹劇痛伴肌緊張可能發生消化道穿孔,立位腹平片見膈下游離氣體可確診。腸梗阻表現為絞痛、嘔吐及停止排氣,腹部CT可見液氣平面。
3、婦產科:育齡女性下腹墜痛伴陰道出血需排除宮外孕破裂,血HCG檢測和陰道超聲是關鍵。排卵期單側腹痛可能為黃體破裂,后穹窿穿刺可鑒別腹腔內出血。痛經嚴重者需超聲排查子宮內膜異位癥。
4、泌尿外科:側腰部絞痛放射至會陰部多為泌尿系結石,尿常規可見紅細胞,CT尿路造影能明確結石位置。膀胱區脹痛伴尿頻尿急提示泌尿系感染,中段尿培養可確定病原菌。老年男性夜尿增多伴恥骨上不適需排查前列腺增生。
5、急診科:突發撕裂樣胸腹痛伴休克體征需警惕主動脈夾層,增強CT是金標準。糖尿病患者腹痛伴酮味呼吸可能發生酮癥酸中毒,需立即檢測血糖和血氣分析。持續腹痛伴意識改變應考慮中毒可能,毒物篩查至關重要。
腹痛患者就診前應記錄疼痛發作時間、誘因及緩解因素,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掩蓋病情。急性劇烈腹痛或伴發熱、嘔吐、意識障礙者需立即急診處理。慢性腹痛建議完善血常規、腹部超聲等基礎檢查,必要時進行胃腸鏡或CT檢查。日常注意飲食衛生,規律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適度進行腹部按摩或熱敷可緩解功能性腹痛,但器質性疾病需嚴格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