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污垢多可通過日常清潔、外用藥物、抗感染治療、包皮環切手術、預防護理等方式改善。包皮垢增多通常與局部衛生不良、包皮過長、細菌感染、真菌感染、慢性炎癥等因素有關。
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洗包皮內側及冠狀溝,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清洗時將包皮完全翻起,清除白色或淡黃色包皮垢后徹底擦干。建議排尿后及時擦拭尿道口,減少尿液殘留刺激。
合并紅腫瘙癢時可短期使用硼酸洗液或聚維酮碘溶液沖洗。真菌感染表現為白色奶酪樣分泌物時,可選用克霉唑乳膏;細菌感染出現膿性分泌物需配合莫匹羅星軟膏。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反復發作的包皮龜頭炎需口服抗生素如頭孢克洛或氟康唑,同時進行分泌物培養明確病原體。伴隨尿頻尿痛者可能合并尿道炎,需聯用左氧氟沙星等藥物。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包皮過長或包莖導致頑固性包皮垢積聚者,建議行包皮環切術。傳統縫合術與吻合器手術均可有效擴大尿道口暴露范圍,術后需保持切口干燥,定期復查愈合情況。
選擇透氣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久坐潮濕環境。飲食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增強皮膚抵抗力。術后恢復期可配合紅光照射促進創面愈合,定期隨訪評估復發風險。
包皮垢長期積聚可能誘發龜頭炎、尿道炎甚至陰莖癌,建議每年進行泌尿外科體檢。青少年患者需家長協助監督清潔,成人伴侶應共同參與防治。日常可記錄分泌物性狀變化,就診時提供詳細病史有助于精準用藥。游泳或劇烈運動后需加強清潔,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若出現包皮嵌頓、潰瘍出血等急癥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