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外翻可能與痔瘡、直腸脫垂、括約肌功能障礙、長期便秘、盆底肌松弛等因素有關,需通過肛門指診、腸鏡等檢查明確診斷。
痔瘡是肛門外翻的常見原因,內痔發展到Ⅲ-Ⅳ度時可能脫出肛門外。患者常伴有便血、肛門瘙癢等癥狀。輕度可通過溫水坐浴、提肛運動改善,嚴重者需行痔切除術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
直腸壁全層或部分脫出肛門外,多見于老年人和產后女性。可能與盆底肌松弛、慢性腹壓增高等因素有關。初期可采用生物反饋治療,完全脫垂需進行Altemeier手術或Delorme手術。
分娩創傷或肛門手術可能導致括約肌功能障礙,表現為肛門控便能力下降。肛門超聲檢查可明確損傷程度,輕度損傷通過凱格爾運動恢復,嚴重者需括約肌成形術。
長期用力排便增加腹壓,促使直腸黏膜下移。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每日食用燕麥、火龍果等食物,配合規律排便習慣可緩解癥狀。
年齡增長或多次分娩導致盆底支持結構減弱。堅持每天做提肛運動3次,每次15分鐘,可增強盆底肌力量。中重度脫垂建議采用盆底重建手術。
日常應避免久坐久站,控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推薦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出現肛門墜脹感持續不緩解或脫出物無法回納時,需及時到肛腸外科就診。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ml以上,優先選擇西梅汁、奇異果等潤腸通便的水果,排便后建議使用智能馬桶溫水沖洗肛門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