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肉瘤可通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激素治療等方式治療。子宮肉瘤通常由基因突變、激素水平異常、既往盆腔放療史、遺傳因素、長期雌激素暴露等原因引起。
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是主要治療手段,根據腫瘤分期選擇全子宮切除或廣泛子宮切除術。早期患者可行保留卵巢手術,晚期需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能直接切除病灶,但需評估患者生育需求及術后生活質量。
術前放療可縮小腫瘤體積,術后放療降低局部復發風險。調強放射治療能精準靶向病灶,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常見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腸炎、膀胱炎,需配合保護性藥物使用。
多柔比星、異環磷酰胺、吉西他濱是常用化療方案,適用于晚期或轉移性患者。新輔助化療可使腫瘤降期,輔助化療預防遠處轉移。化療可能導致骨髓抑制、脫發等不良反應,需定期監測血常規。
帕唑帕尼等抗血管生成藥物可抑制腫瘤血供,奧拉帕利針對BRCA基因突變患者。靶向藥物需進行基因檢測指導用藥,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高血壓、蛋白尿,需密切監測。
孕激素類藥物如甲羥孕酮適用于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通過調節激素水平抑制腫瘤生長。治療期間需定期評估子宮內膜厚度,警惕血栓形成風險。
子宮肉瘤患者術后需均衡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適量進行盆底肌訓練改善排尿功能。定期復查盆腔MRI監測復發,五年內每3-6個月隨訪一次。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或盆腔疼痛需及時就診,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