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彩超五項通常包括肝臟、膽囊、胰腺、脾臟、雙腎的超聲檢查。這項無創影像學檢查能評估器官形態、血流及占位性病變,適用于常規體檢或腹痛、黃疸等癥狀的初步篩查。
1、肝臟檢查:通過高頻探頭觀察肝臟大小、邊緣、實質回聲,篩查脂肪肝、肝硬化、肝囊腫等病變。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現門靜脈增寬、肝表面結節樣改變。檢查前需空腹8小時避免腸氣干擾。
2、膽囊評估:重點檢測膽囊壁厚度、膽汁透聲及結石情況。膽囊炎可見壁毛糙增厚超過3mm,結石隨體位移動伴聲影。高脂飲食后可能出現膽囊收縮功能異常。
3、胰腺掃描:觀察胰頭、體、尾結構,急性胰腺炎時腺體腫大伴周圍滲出。長期飲酒者可能發現胰管擴張或鈣化灶。檢查前需飲水500ml充盈胃腔作為聲窗。
4、脾臟檢測:測量脾臟長徑及厚度,門脈高壓時脾靜脈增寬伴脾腫大。脾梗死灶呈楔形低回聲區,脾囊腫表現為無回聲占位。需結合血常規判斷血液病相關脾臟改變。
5、雙腎探查:評估腎皮質厚度、集合系統分離程度,腎結石呈強回聲伴后方聲影。腎囊腫壁薄光滑,惡性腫瘤多為混合回聲團塊。憋尿檢查可提高輸尿管下段顯示率。
檢查前3日應避免豆類、奶制品等產氣食物,穿著寬松衣物便于暴露腹部。慢性病患者需攜帶既往報告對比,妊娠期婦女需告知孕周。檢查后30分鐘可進食,發現異常需進一步行CT或增強MRI確診。定期腹部彩超能早期發現器官病變,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