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可通過泌尿外科、腎內科、急診科、疼痛科、中醫科等科室治療。腎結石通常由代謝異常、尿路梗阻、感染、藥物因素、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泌尿外科:泌尿外科是腎結石診療的核心科室,負責結石定位及手術干預。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是常見術式,適用于直徑>6mm的結石或藥物無效者。尿常規、CT尿路造影是常規檢查手段。
2、腎內科:代謝評估與藥物溶石是腎內科的主要干預方向。枸櫞酸鉀、別嘌呤醇、氫氯噻嗪等藥物可調節尿酸代謝。需監測血鈣、尿胱氨酸等指標,針對高尿酸血癥或胱氨酸尿癥進行個體化治療。
3、急診科:突發腎絞痛伴血尿需急診處理。靜脈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緩解疼痛,同時進行超聲檢查排除腎積水。嚴重嘔吐患者需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感染性結石需立即使用頭孢曲松抗感染。
4、疼痛科:頑固性疼痛可采用神經阻滯治療。椎旁神經阻滯、硬膜外鎮痛能有效控制難治性絞痛,配合加巴噴丁調節神經痛覺傳導。疼痛日記有助于評估治療效果。
5、中醫科:中藥排石湯含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等成分,適用于<5mm的結石。耳穴壓豆選取腎、膀胱、交感等穴位,針灸取腎俞、三陰交等穴位促進排石,需配合每日飲水2000ml。
每日攝入水分應達到2-3升,限制鈉鹽每日<5g,避免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快走、跳繩等垂直運動有助于小結石排出,但需避免劇烈運動誘發絞痛。觀察排尿顏色及疼痛變化,術后患者需定期復查超聲防止復發,感染性結石患者應每月進行尿培養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