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鼠是關節內游離體的俗稱,通常由軟骨碎片、骨贅或滑膜組織脫落形成,在關節腔內自由移動。其形態多呈不規則顆粒狀,直徑從幾毫米到數厘米不等,表面光滑或粗糙,X光片中可見高密度陰影,核磁共振成像能清晰顯示軟組織成分。
1、形態特征:關節鼠多為白色或黃白色類圓形顆粒,質地堅硬如軟骨或骨組織。典型特征包括表面凹凸不平、邊緣銳利,部分可能附著滑膜組織。膝關節鼠常因活動產生彈響或交鎖癥狀,肘關節鼠則可能引發伸展受限。
2、影像學表現:X線片可顯示鈣化游離體,呈現高密度點狀陰影。超聲檢查可見關節腔內移動性強回聲團塊。核磁共振T2加權像能區分軟骨性游離體與滑膜增生,典型表現為邊緣清晰的低信號灶。
3、伴隨癥狀:關節鼠可能與創傷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關節交鎖、突發劇痛、局部腫脹等癥狀。輕微活動時可能觸及移動性硬塊,急性期可見關節腔積液。
4、鑒別診斷:需與半月板損傷、滑膜軟骨瘤病區分。關節鼠活動度更大,觸診時有滾動感。關節鏡檢查可見游離體隨液體流動漂移,而滑膜病變多呈彌漫性生長。
5、發展過程:初期可能僅偶爾引發彈響感,隨著體積增大逐漸導致機械性障礙。長期存在可能加速關節面磨損,最終形成繼發性骨關節炎。
日常護理需避免劇烈跑跳運動,推薦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鍛煉。飲食可增加深海魚、堅果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急性發作期可采用冷敷緩解腫脹,慢性期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定期復查影像學監測游離體變化,當頻繁出現關節卡頓時需考慮關節鏡手術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