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道沖洗可通過診斷淚道阻塞、治療淚道炎癥、評估術后恢復、緩解干眼癥狀、預防感染等方式發揮作用。該操作通常由淚道狹窄、慢性淚囊炎、淚小管斷裂、先天性淚道閉鎖、淚道腫瘤等原因引起。
1、診斷阻塞:淚道沖洗能明確淚道阻塞部位及程度。操作時將生理鹽水注入淚小點,觀察液體是否從鼻腔流出。若液體反流或從另一淚小點溢出,提示存在淚小管阻塞、鼻淚管狹窄等病變。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患兒通過沖洗可判斷是否需要探通術。
2、治療炎癥:慢性淚囊炎患者通過沖洗可清除膿性分泌物。配合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氯霉素使用,能減少細菌滋生。沖洗時加壓推注生理鹽水可沖破部分黏連,改善淚液引流功能。
3、評估恢復:淚道手術后定期沖洗可判斷吻合口通暢度。人工淚管植入術后若沖洗無阻力,提示支架位置良好。鼻腔淚囊吻合術后沖洗液從鼻腔順利流出,說明造瘺口未發生瘢痕閉鎖。
4、緩解干眼:淚道栓塞術前通過沖洗測量淚道排泄功能。對水性淚液缺乏型干眼,選擇性栓塞下淚小管后,沖洗上淚小管可評估淚液儲留效果。嚴重干眼患者需結合人工淚液玻璃酸鈉、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鈉治療。
5、預防感染:長期佩戴角膜接觸鏡者定期沖洗能減少淚道細菌定植。沖洗后使用抗菌眼膏如紅霉素、金霉素可形成保護膜。糖尿病患者淚道沖洗頻率應提高至每季度一次,預防隱匿性淚囊炎。
淚道沖洗后24小時內避免揉眼或游泳,飲食可增加維生素A豐富的胡蘿卜、菠菜攝入,促進淚膜穩定性。建議每日熱敷眼瞼5分鐘改善局部循環,配合眼球轉動訓練增強眼輪匝肌泵功能。出現沖洗液長時間滯留或眼瞼腫脹需及時復查,排除淚道解剖變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