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需注意皮膚保濕、避免刺激物、控制環境溫濕度、合理用藥及心理調節。
1、皮膚保濕:
異位性皮炎患者皮膚屏障功能受損,保濕是基礎護理核心。選擇不含香精、酒精的潤膚霜,如含神經酰胺、尿素或凡士林成分的產品,每日涂抹2-3次,沐浴后3分鐘內使用效果最佳。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改用溫和弱酸性沐浴露,水溫控制在37℃以下,減少皮脂流失。
2、避免刺激物:
接觸羊毛衣物、化纖材質、塵螨或寵物皮屑可能誘發瘙癢。選擇純棉寬松衣物,新衣需充分洗滌去除化學殘留。家庭環境減少地毯、毛絨玩具,定期用55℃以上熱水清洗床品。避免汗液長時間滯留,運動后及時清潔,游泳池氯消毒后需徹底沖洗。
3、環境調控:
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冬季使用加濕器避免干燥,夏季空調溫度不低于26℃。紫外線適度暴露有助于改善癥狀,但需避開10-14點強光時段,外出涂抹物理防曬霜?;ǚ奂竟濌P閉窗戶,使用空氣凈化器降低過敏原濃度。
4、藥物管理:
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質激素軟膏如氫化可的松,中重度選用他克莫司軟膏或吡美莫司乳膏等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緩解夜間瘙癢。合并感染時需聯用莫匹羅星軟膏,避免自行濫用強效激素。
5、心理干預:
慢性瘙癢易導致焦慮抑郁,認知行為療法可打破搔抓-加重的惡性循環。正念冥想或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每日15分鐘,降低應激反應?;颊呋ブ〗M分享護理經驗,家屬避免過度關注皮損表現,減輕病恥感。
日常飲食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魚、亞麻籽,補充維生素D和鋅元素,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及加工食品。溫和運動如游泳、瑜伽每周3次,避免劇烈出汗。建立睡眠規律,剪短指甲減少抓傷,兒童患者可佩戴棉質手套。癥狀突然加重或出現滲液、發熱時需及時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