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如劇烈運動、高原反應、情緒緊張,以及病理性因素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肺炎、肺栓塞等引起。
1、劇烈運動:高強度運動時肌肉需氧量驟增,可能超出心肺代償能力,表現為呼吸急促、胸悶。停止運動后癥狀通常自行緩解,建議運動前充分熱身并控制強度。
2、高原反應:海拔超過2500米時大氣氧分壓降低,機體出現代償性呼吸加深加快。吸氧可快速緩解癥狀,進入高原前需階梯式適應,避免劇烈活動。
3、情緒緊張:焦慮發作時自主神經紊亂導致過度換氣,伴隨手腳麻木、頭暈。可通過腹式呼吸訓練吸氣4秒-屏息2秒-呼氣6秒打斷惡性循環。
4、哮喘:可能與過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夜間喘鳴、咳嗽。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孟魯司特等藥物可控制發作,需避免冷空氣刺激。
5、心力衰竭:常與高血壓、冠心病有關,典型癥狀為平臥呼吸困難伴下肢水腫。呋塞米、螺內酯等利尿劑聯合地高辛可改善心功能,需限制每日鈉鹽攝入至3g以內。
日常可進行縮唇呼吸訓練吸氣2秒-縮唇呼氣4秒增強膈肌力量,每周3次游泳或快走鍛煉肺活量。突發嚴重呼吸困難伴意識改變需立即就醫,排除氣胸、急性肺水腫等危重癥。長期吸煙者應進行肺功能篩查,居家使用空氣凈化器降低粉塵刺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