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正常月經期總失血量一般為20-60毫升,超過80毫升可能提示月經過多。月經量異常主要與激素失衡、子宮病變、凝血功能障礙、精神壓力、藥物影響等因素有關。
1、激素失衡:
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異常會導致子宮內膜增厚或脫落不全。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常見此類表現,可能伴隨月經周期紊亂或痤瘡加重。輕度失調可通過規律作息改善,嚴重者需激素類藥物調節。
2、子宮病變:
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占位性病變會擴大宮腔面積。這類器質性疾病常伴有血塊增多、經期延長癥狀,婦科超聲可明確診斷。黏膜下肌瘤需宮腔鏡切除,肌壁間肌瘤超過5厘米建議手術治療。
3、凝血異常:
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礙會延長出血時間。這類患者往往伴有皮下瘀斑、牙齦出血等全身癥狀,需進行凝血四項檢查。維生素K補充對部分凝血因子缺乏有效,嚴重者需輸注血漿制品。
4、精神因素:
長期焦慮或過度節食會抑制下丘腦功能,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異常。學生或職場女性常見應激性月經失調,可能合并失眠、脫發等表現。認知行為療法聯合有氧運動能改善神經內分泌調節。
5、藥物影響:
抗凝藥如阿司匹林會加重出血,緊急避孕藥可能引起撤退性大出血。部分中成藥含活血成分也可能增加經量,停藥后通??苫謴?。需詳細記錄用藥史并與婦科醫生溝通調整方案。
建議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生冷飲食,可適量補充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使用月經杯能更準確測量失血量,連續三個月經周期超過80毫升或出現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時,需進行婦科檢查、激素六項和血常規檢測。記錄基礎體溫和月經日記有助于醫生判斷排卵功能,青春期和圍絕經期女性出現異常出血要特別警惕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