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的治療藥物主要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抗瘧藥。
1、糖皮質激素:
潑尼松是治療皮肌炎的基礎藥物,通過抑制免疫反應減輕肌肉炎癥和皮膚損害。甲潑尼龍可用于重癥患者的沖擊治療。長期使用需監測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激素減量需遵循緩慢原則,避免病情反跳。
2、免疫抑制劑:
甲氨蝶呤能抑制淋巴細胞增殖,常作為激素的聯合用藥。硫唑嘌呤通過干擾嘌呤代謝抑制免疫反應。環孢素適用于難治性病例,需定期監測腎功能和血壓。免疫抑制劑可減少激素用量,降低長期副作用風險。
3、生物制劑:
利妥昔單抗針對B細胞CD20抗原,適用于傳統治療無效的患者。托珠單抗通過阻斷IL-6受體改善炎癥。生物制劑需警惕感染風險,用藥前需篩查結核等潛伏感染。這類藥物精準調節免疫,但價格較高。
4、免疫球蛋白: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通過中和自身抗體調節免疫功能,對快速進展的肌無力有效。每月需重復輸注維持療效。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發熱等輸液反應。該治療可短期控制急性癥狀,但長期效果有限。
5、抗瘧藥:
羥氯喹能抑制紫外線誘發的皮膚損害,對頑固性皮疹效果顯著。用藥期間需每半年進行眼底檢查,預防視網膜病變。該藥起效較慢,常需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對肌肉癥狀改善作用有限,主要用于皮膚病變。
皮肌炎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定期復查肌酶和肌力評估。日常應避免日曬,使用防曬霜保護皮膚。適度進行水中運動可減輕肌肉負擔,保持關節活動度。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預防骨質疏松。戒煙并控制體重,減少心血管并發癥風險。出現發熱、咳嗽等感染癥狀需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調整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