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fā)性子宮肌瘤可能導致月經異常、壓迫癥狀、生育障礙、貧血及惡變風險,需根據癥狀程度采取個體化干預。
1、月經異常:
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最常見的危害是引發(fā)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不規(guī)則出血。肌瘤增大子宮內膜面積或影響子宮收縮功能,導致失血量累積,長期可能發(fā)展為缺鐵性貧血。臨床常用氨甲環(huán)酸等止血藥物控制出血,嚴重者需手術切除肌瘤。
2、壓迫癥狀:
增大的肌瘤壓迫膀胱可引起尿頻尿急,壓迫直腸導致便秘或里急后重。特殊位置的肌瘤如宮頸部肌瘤可能阻塞輸尿管引發(fā)腎積水。這類癥狀通常出現(xiàn)在肌瘤直徑超過5厘米時,需通過超聲評估壓迫程度,必要時行肌瘤剔除術。
3、生育障礙:
黏膜下肌瘤可能阻礙受精卵著床,肌壁間肌瘤會改變宮腔形態(tài)影響胚胎發(fā)育。約10%-30%的不孕癥患者合并子宮肌瘤,妊娠后流產風險增加2倍。備孕女性若肌瘤直徑超過4厘米,建議先行腹腔鏡肌瘤切除術。
4、慢性貧血:
長期月經量過多會導致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出現(xiàn)乏力、心悸等貧血癥狀。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清鐵蛋白低于15μg/L,需補充琥珀酸亞鐵等鐵劑,同時治療原發(fā)病。重度貧血患者術前可能需輸血糾正。
5、惡變風險:
子宮肌瘤惡變?yōu)槿饬龅母怕始s0.1%-0.5%,但短期內迅速增大的肌瘤如每年增長>2厘米需高度警惕。絕經后肌瘤不縮小反而增大、伴有異常陰道流血時,應行核磁共振檢查排除惡性可能。
建議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患者每6個月復查超聲監(jiān)測肌瘤變化,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雌激素類食物攝入,適量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嚴重貧血或壓迫癥狀時應及時就診,育齡期女性需與醫(yī)生充分溝通治療方案對生育功能的影響。心理疏導可幫助緩解對疾病進展的焦慮情緒,必要時可加入患者互助小組獲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