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綜合征是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手指麻木、疼痛及肌力下降。該病可能由腕部勞損、妊娠水腫、腕管結構異常、糖尿病神經病變、類風濕關節炎等因素引起,可通過夾板固定、口服藥物、局部注射、手術減壓、康復訓練等方式治療。
1、腕部勞損:長期重復性手腕動作如打字、使用鼠標可能導致腕橫韌帶增厚。建議每小時休息5分鐘,做手腕背伸牽拉運動,配合熱敷緩解肌腱腫脹。
2、妊娠水腫:孕期激素變化引發體液潴留壓迫神經。分娩后多數自行緩解,夜間使用腕部支具保持中立位,限制食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
3、結構異常:腕管容積減小常見于腕骨骨折畸形愈合。X線顯示月骨脫位時需考慮腕關節鏡探查,嚴重者行腕橫韌帶切開術或內窺鏡下松解術。
4、糖尿病神經病變:長期高血糖損傷神經微血管。控制糖化血紅蛋白<7%,聯合甲鈷胺、硫辛酸、依帕司他等神經營養藥物,監測震動覺閾值變化。
5、類風濕關節炎:滑膜增生侵蝕腕管空間。抗風濕治療選用甲氨蝶呤聯合生物制劑,超聲引導下腕管注射糖皮質激素可緩解急性炎癥。
日常避免手腕過度屈曲動作,推薦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增強上肢肌力。飲食增加深海魚類攝入補充ω-3脂肪酸,維生素B6每日攝入不超過100毫克。睡眠時佩戴定制腕托維持15-20度背伸位,定期進行Semmes-Weinstein單絲檢測評估感覺功能。病程超過6個月或出現大魚際肌萎縮需考慮肌電圖檢查明確神經損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