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狹窄可通過球囊擴張術、支架置入術、藥物治療、飲食調整、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食管狹窄通常由胃食管反流、食管癌、腐蝕性損傷、放射治療、先天性異常等原因引起。
1、球囊擴張術:通過內鏡引導將球囊導管置入狹窄部位,利用機械擴張力使食管管腔恢復通暢。該方式適用于良性狹窄,需多次治療,術后可能出現胸痛或出血等短期并發癥。
2、支架置入術:對惡性狹窄或擴張無效者,可放置自膨式金屬支架維持管腔開放。支架可能移位或堵塞,需配合抗反流措施,適用于預期生存期超過3個月的患者。
3、藥物治療: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可減少胃酸反流,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抑制瘢痕增生,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藥物需配合其他治療手段使用。
4、飲食調整:選擇軟食、流質食物避免硬物刺激,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減輕吞咽負擔,進食時保持直立姿勢。營養支持可選用高蛋白營養補充劑。
5、定期復查:術后每3-6個月進行內鏡評估,監測狹窄復發情況。惡性病變患者需同步腫瘤隨訪,及時處理支架再狹窄或腫瘤進展。
食管狹窄患者日常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限酒減少黏膜刺激,餐后2小時內保持直立位。吞咽訓練可改善進食功能,體重監測確保營養攝入充足。出現進食梗阻加重或體重持續下降需及時復診,長期胃食管反流者建議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根據病因不同,炎癥性狹窄治愈率可達70-90%,腫瘤性狹窄以姑息治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