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糞石可通過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內鏡取石、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等方式處理。闌尾糞石通常由糞便嵌頓、闌尾蠕動異常、腸道菌群失衡、慢性炎癥刺激、解剖結構異常等原因引起。
1、保守治療:
適用于無癥狀或輕度腹痛患者。通過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禁食減輕腸道負擔,同時密切監測體溫和腹痛變化。腹部熱敷可緩解局部肌肉痙攣,多數小型糞石可隨腸道蠕動自然排出。
2、藥物治療:
合并感染時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控制炎癥。解痙藥物如山莨菪堿能緩解平滑肌痙攣,緩瀉劑乳果糖可促進糞石排出。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血常規和腹部超聲評估效果。
3、內鏡取石:
經結腸鏡逆行闌尾腔內治療適用于近端糞石。通過球囊擴張闌尾開口后,用取石網籃或沖洗導管清除糞石。該方式創傷小且恢復快,但需嚴格掌握適應癥,術后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
4、腹腔鏡手術:
標準術式為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適用于反復發作或合并化膿性闌尾炎。通過3個5-10毫米切口完成操作,術中可同時處理盆腔粘連。相比開腹手術具有創傷小、住院時間短通常3-4天的優勢。
5、開腹手術:
適用于合并彌漫性腹膜炎或腹腔鏡中轉病例。采用右下腹麥氏切口,需徹底沖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傳統手術視野暴露更充分,但術后需7-10天拆線,腸功能恢復較慢。
日常應保持規律排便習慣,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適量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燕麥、火龍果、木耳等食物。避免久坐不動,建議每周進行3-5次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出現持續右下腹痛、發熱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反復發作的闌尾糞石患者建議每半年復查腹部超聲。術后恢復期需循序漸進增加飲食種類,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兩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