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硫酸鎂解痙、拉貝洛爾降壓、硝苯地平控壓等方式干預,嚴重者需終止妊娠。該病可能與血管內皮損傷、胎盤缺血缺氧、遺傳易感性、免疫調節異常、營養缺乏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癥狀。
先兆子癇患者血壓≥140/90mmHg時必須藥物干預,未達此標準但存在器官損傷風險者也需降壓。拉貝洛爾可選擇性阻斷α1和β受體,硝苯地平能抑制鈣離子內流,肼苯噠嗪通過擴張外周血管起效,三者均為一線用藥。血壓控制目標為收縮壓120-140mmHg,舒張壓80-90mmHg。
硫酸鎂是預防及控制子癇發作的核心藥物,通過拮抗NMDA受體降低中樞神經興奮性。治療期間需監測膝跳反射、呼吸頻率及尿量,血鎂濃度維持在2-3.5mmol/L。出現中毒癥狀時立即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拮抗。
每日補充1-1.2g/kg優質蛋白質,優先選擇魚肉、雞胸肉、大豆分離蛋白。增加維生素E、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攝入,深色蔬菜每日不低于300g。限制鈉鹽攝入量在3-5g/日,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類。
每周進行2次胎心監護聯合超聲多普勒血流監測,評估臍動脈S/D比值及大腦中動脈PI值。出現胎兒生長受限或臍血流缺失時,需考慮提前終止妊娠。孕周≥34周者建議完成促胎肺成熟后分娩。
發生HELLP綜合征、持續性視覺障礙、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時,需在24-48小時內終止妊娠。剖宮產適用于宮頸條件差或胎兒窘迫者,陰道分娩需嚴密監測產程進展。產后繼續監測血壓至產后12周。
患者應保持左側臥位改善胎盤灌注,每日監測晨起空腹體重及血壓。有氧運動選擇散步、孕婦操等低強度項目,每周累計150分鐘。飲食采用DASH模式,增加全谷物、堅果、低脂乳制品攝入,限制飽和脂肪酸低于總熱量7%。出現持續性頭痛、視物模糊或上腹痛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