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器官脫垂手術需注意術前評估、術后護理、并發癥預防、康復訓練及長期隨訪。手術方式包括陰道前壁修補術、骶棘韌帶固定術等,術后需避免提重物、保持排便通暢。
1、術前評估:
完善婦科檢查及影像學評估脫垂程度,明確是否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壓增高因素需提前干預,控制血糖血壓至穩定水平。術前3天需陰道沖洗減少感染風險。
2、術后護理:
術后6周內禁止性生活及盆浴,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每日觀察陰道出血量,出現發熱或劇痛需及時就醫。建議使用環形坐墊減輕會陰部壓力,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
3、并發癥預防:
術后可能發生網片侵蝕、尿潴留或血栓形成。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每日飲水2000ml以上稀釋尿液。按醫囑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血栓,出現排尿困難需導尿處理。
4、康復訓練:
術后2周開始凱格爾運動,每日3組每組15次收縮盆底肌。6周后逐步增加腹式呼吸訓練,避免仰臥起坐等增加腹壓的運動。可配合生物反饋治療強化肌群控制力。
5、長期隨訪:
術后1/3/6/12個月定期復查盆底肌力及脫垂復發情況。長期保持體重指數<24,每日攝入30g膳食纖維預防便秘。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維持手術效果。
術后飲食需增加蛋白質攝入促進傷口愈合,如魚肉、雞蛋、豆制品等,每日補充維生素C加速組織修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減少盆腔充血,控制咖啡因攝入量預防尿頻。建立規律排便習慣,必要時使用乳果糖軟化糞便。術后3個月內避免長時間站立或提超過5kg重物,乘坐交通工具時使用骨盆帶減少震動影響。睡眠時抬高臀部15°可減輕盆底壓力,建議側臥姿勢優于仰臥。術后6個月經醫生評估后可恢復低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橢圓機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