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重度抑郁可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家庭干預、物理治療、社會支持等方式治療。青少年重度抑郁通常由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心理創傷、家庭環境、學業壓力等原因引起。
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識別并改變負面思維模式,人際治療改善社交關系問題,心理動力學治療探索潛在心理沖突。心理治療需持續8-20周,配合定期評估療效。團體心理治療可增強同伴支持,藝術治療適用于語言表達困難者。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為一線用藥,三環類抗抑郁藥多塞平用于難治性病例。藥物起效需2-4周,治療期間監測自殺風險。藥物需配合血藥濃度檢測,避免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聯用。
家庭治療改善親子溝通模式,心理教育幫助家屬識別預警信號。建立規律作息制度,減少家庭沖突事件。家長需參加支持小組,學習非批判性傾聽技巧。避免過度保護或指責,保持穩定的情感支持。
重復經顱磁刺激調節前額葉皮層活動,改良電休克治療用于伴自殺傾向的急癥。光照療法改善季節性抑郁癥狀,生物反饋訓練提升情緒調節能力。物理治療需配合藥物使用,每周3-5次,療程4-6周。
學校提供學業調整方案,同伴支持小組降低病恥感。社區建立危機干預熱線,職業康復訓練幫助社會功能恢復。避免孤立或標簽化,創造包容性環境。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培養心理委員識別高危個體。
保證每日攝入富含色氨酸的魚類、堅果、乳制品,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行。建立睡眠日記監測晝夜節律,練習正念呼吸緩解焦慮。護理重點在于預防自傷行為,保留24小時緊急聯系人。當出現幻聽、拒食或自傷企圖時需立即住院治療,長期隨訪中逐步調整康復計劃。